第(2/3)页 “我都是给他们做的干粮饼,孩子们吃得不长身子。” “有时候赶上刮风下雨,放学回来都要湿一身的衣裳。” “现在去了镇上学堂念书,学堂里有饭吃,家里有马车接送,真是好多了。” “要是咱村的学堂也能这样,那大安和大杰都不用去镇上了。”孙氏道。 杨若晴微笑着点点头。 然后看向杨华忠:“爹,您觉着这主意咋样?” 杨华忠道:“听你们这么一说,确实不赖。” “只是,这样一来,学堂里还得再请个烧饭的,让谁去呢……” 杨若晴道:“原本学堂里就要请个扫地和擦拭桌椅的,到时候请个干活麻利,手脚干净的妇人去学堂做事就行了。” “咱工钱给的高,这差事啊,好多人都想做呢。” “晴儿,我去行不?这样咱也能省一笔工钱啊!”孙氏道。 听这话,杨若晴跟杨华忠那对视了一眼,父女两个都笑了。 杨华忠道:“家里的活计够多了,还有田地里的庄稼和菜园子,孩子娘啊,这些都够你操持啦,学堂那块还是让晴儿去请别人吧!” 杨若晴转身拉住孙氏的手道:“娘,要不这样吧,找谁去学堂打杂,这个差事交给娘来完成。” “娘在村里物色人选,完了再跟我说,好不好?” 孙氏听到这话,欣然点头:“好,好,回头我就去跟桂花大云她们那问问,看她们有没有谁想去的。” 杨若晴又跟孙氏那交待了一下学堂这份差事的工钱和待遇啥的,好让孙氏去跟她们谈时,心里有个底。 …… 农历腊月初八。 杨若晴起了个大早,把昨夜浸泡好的干果和糯米啥的,一股脑儿放进大锅里熬煮。 今日是腊八节,长坪村这一带时兴喝腊八粥。 亲戚朋友之间还得互相赠送。 今年这腊八粥,杨若晴可是用了很多心思的。 因为之前暑天的时候闹了水灾,稻谷颗粒无收,其他农副产品也收成不好。 所以这腊八粥里的好多材料,如糯米,黄米,薏米啥的,她都是专门去望海县城买的。 精心熬煮一锅腊八粥,自己和家人喝,在这寒冷的冬天滋补身子,暖脾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