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等到这些人才在欧美学到那些理论技术,带回国内,无论是在中官村科技园区,还是在其他地方发展,那么只要多了,肯定会有成功的。 这一点上,湾湾的新筑科技园区,就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 现在国内也在派遣一批留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几百人,在杨铭看来还是太少了。 “派留学生?”老先生问道。 “不错,现在国内的留学生,我认为还是太少了,如果能够一年有几千,甚至几万的留学生,那才真正是厉害,即使到时这些留学生一部分可能不愿意回来,只要有三分之一的人才愿意回来,那也完全不一样。” 杨铭知道,早期一批公派的留学生,还是许多愿意回来的,后来愿意回来就越来越少了。 以至于,后来硅谷出现许多的科技人才,几乎是华人,印毒为主,很明显,印毒那边的情况和现在国内情况一样。 “难啊!” 现在国内从1977年恢复公派留学生,到现在人数越来越多,国内资金有限,方方面面都要用到钱。 即使杨铭每年支持1亿港币作为国家助学金,还是不够的。 本身派一个人到国外留学,需要的费用就更多,国外的学费,消费水平,根本不是国内能比的。 这个时代,想留学,国内普通人基本上只能通过考试通过公派出去的。 杨铭早已猜到。 “老先生,为了国内人才的发展,我愿意以杨铭基金会的名义,每年再拿出1亿港币作为公派留学的费用,其中为期20年。” 为什么是20年,杨铭想到那个时候,不但国内发展起来了,许多家庭也发展起来了,他们不需要杨铭再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有机会去国外留学了。 再拿出1亿港币作为公派留学费用? 老先生再次震惊,激动地看着杨先生。 第一章! 求订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