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只是把股票换成了东京圈的楼房。 “老板,如果大量买入东京的物业,需要投入资金很多。” 买入大量物业当然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投资大很正常,但是买入的物业,可以立刻出租,出租获得资金再进入地产业。” 现在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出现的时候,正是东洋地产投资最佳机会。 一直到1985年后,东洋地产就开始疯狂飙升。如果那个时候再进入,不但需要付出的投资资金更多,到时获得回报自然要少了许多。 到了1990年,东洋主动刺破这个泡沫,到时地产里面的投资者想在东洋楼价最高峰的时候逃跑,那根本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最多也就是在1988年前后,基本上,要全部都逃离。 正如李加城说的那样,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杨铭也是很清楚,他想吃掉最后一分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从现在进入东洋地产业,然后1988年前后全部逃离,那个时候,对于帝国集团来说,已经可以赚到非常多非常多的财富。 许庆升不知道这些,他只是知道,自己按照老板说的进行。 俩人在书房秘密商量。 许庆升越听越惊讶。 难道这个投资比在东洋游戏,漫画产业投资还要重要? “伱只要记住1985年,是东洋地产业的分水岭,这些年尽可能悄悄买入,1985年后,开始逐步减少地产业投资,1988年前后,特别是到1989年,所有物业全部都要出手。” 许庆升算了一下。 四年后就是1985年。 八年后才是1989年,似乎还要很长时间。 “等你把这件事做完,到时你就调回帝国集团总部。” “是,老板。” 许庆升还是很激动。 现在他做那么多,不就是为了在帝国集团总部里面有一席之位? 如今,老板已经给他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这让许庆升做事更有动力了。 许庆升先离开后。 杨铭还在书房那里看着窗外。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