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布鲁克还建议用它们来控制发电站和其他复杂的工业设施。 尽管旗开得胜,苏连未能保持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问题出现在微处理器问世之后,70年代初,电子器件变得极小,已经无法手工装配。 为了生产这些器件,需要无线电电子厂和制作硅晶的真空环境。 与此同时,苏连和西方国家开展技术竞赛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斯大霖时期,没有人向苏连出售用来进行氢弹运算的计算机。 在布鲁克和拉梅耶夫的时代,能够工作的数字计算机只有M国才有。 要想拥有计算机,只有自主研制一条路。 到了伊里奇时期,苏连扩大了高价石油出口,并开始用得来的钱购买技术。 即使不便宜,也比自主研发容易。 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卡马汽车制造厂和第一批使用仿西方微处理器的电子计算机相继出现。生产设备也从国外运了进来, 当电子计算机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苏连和西方之间的差距拉开了。如果说从菲亚特公司购买的“日古利”汽车落后了十年,那么计算机则整整落后了几十年。 等到进口技术实现产业化,西方已经研制出更加先逬的新机器。 20世纪80年代初,IBM和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批个人计算机,其他公司紧随其后。 苏连也提出过类似设计,比如“微-80”(Micro-80),但没有得到国家的认可。 苏连电子工业部副部长戈尔什科夫对“微-80”的设计者说:“小伙子,别再胡扯了。个人的汽车、退休金和别墅都可能有,但个人计算机不可能。你们知道什么是计算机吗?它占地100平方米,需要25人维护,每月消耗30升酒精!” 可想而知,苏连的一步错步步错。 上面的人不重视,下面的人再有才华也没用。 半导体只是一方面,但是,苏连在半导体或者计算机这方面的人才是真的很多。 像莫斯可国立大学每年培养的理科人才非常多,苏连自己不重视,像苏连最早研发计算机那几个人才,早已被埋没了。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款游戏鹅罗斯方块。 实际上,1985年6月,工作于莫斯可科学计算机中心的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在玩过一个拼图游戏之后受到启发,从而制作了一个以Electronica 60(一种计算机)为平台的鹅罗斯方块的游戏。 后来经瓦丁·格拉西莫夫移植到PC上,并且在莫斯可的电脑界传播。 随后很快传遍全世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