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M国两次在挖掘重要人才,都是非常成功。 一次是二战后,从D国挖了大量科技人才。 一次是苏连解体后,从苏连和东欧挖了大量人才。 除此之外,八十年代后,国内,甚至印毒每年也为M国培养的人才。 不过,现在杨铭的出现,他要做出这种改变。 先改变香江的人才情况,再改变国内人才流向的情况。 既然M国有回形针行动。 杨铭也有他杨氏计划。 “建柠,这次为了挖苏连人才,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我准备拿出100亿美元,作为经费和专项费用,专门用来挖苏连和东欧的人才,如果还不够,我们还要继续投入。” 此时,八十年代,100亿美元看似很多。但是,在杨铭看来,如果能够把苏连和东欧主要人才都挖了,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 “老板,动用100亿美元?” 霍建柠有些惊讶。 “在我看来,100亿美元可能还不够。” 其实挖人也不是那么简单。 挖的过程中需要经费。 挖了之后,包括提供的福利,工作,住宿等等。 这些不可能是空头支票的。 如果到时他们还要面对欧美抢人,可能100亿美元确实真的不够。 在香江那边,以香江那边的房价,如果这些人才前往香江,杨铭和帝国集团提供相应的住房,100亿美元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 按照10万人才来算,100亿美元,算下来也就是人均10万美元。 这10万美元看似很多。 按照杨铭得知的资料,许多重要特定人才,培养一个,都是要几百万美元,甚至上千万美元的。 有的有钱还不一定培养得了。 在杨铭看来,100亿美元还不一定足够。 但是,这是他拿出来的挖人经费。 “老板,那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培养?” “自己培养?我们自己当然也培养,但是,远远不够,现在苏连这些就是现成的。最重要,如果我们不去挖,他们也会跑到欧美。” 霍建柠自然不清楚这里面的重要性。 如果这些人都跑去欧美,特别是M国那边,只是会更加强M国科技的实力。 如果这些人挖到香江,或者国内,则是加强香江和国内的实力,M国那边的科技实力则是要减了不少。 。。。 凌晨的时候。 杨铭休息的主人房座机响起。 第(1/3)页